星期日, 5月 14, 2006

巴拉圭 挑戰突破16強

巴拉圭已經連續三屆踢進世界盃最後決賽圈 ,前兩屆雖然都在16強便打道回府,卻都敗得 十足大丈夫,1998年敗給冠軍法國隊,2002年 輸給亞軍德國隊。

 本屆分在B組和英格蘭、千里達及托巴哥和 瑞典同隊,巴拉圭的命運如果又是踢進16強便 兵敗,似乎意味在16強能打敗巴拉圭的的球隊 ,很可能會踢進最後冠亞軍。以此推斷,巴拉 圭可望以小組第2進16強,然後遭遇A組第一名 ,A組4隊是德國、哥斯大黎加、波蘭和厄瓜多 ,正常情況會碰到德國隊,這不又是2002年的 翻版了嗎?  2002年德國以1比0險勝巴拉圭,德國鋼門守 門員卡恩在賽後感慨:「只有淘汰了巴拉圭隊 後,我才意識到世界盃的艱難。」那場比賽, 卡恩正面接球數超過奇拉維特5次之多。

 提起奇拉維特這位前兩屆巴拉圭天才隊長守 門員,球隊的自由球和12碼罰踢,屬他為第一 ;下半場落後,他常會捨球門而加入進攻行列 的冒險,這種球員,本屆沒了。

 雖然少了奇拉維特,最近巴拉圭的實力已在 不經意間,與巴西、阿根廷一樣,躋身「南美 足壇三強」。然而與傳統兩強不同的是,巴拉 圭足球正試圖成為「南美洲的義大利隊」。他 們在2002年接受義大利AC米蘭老教頭馬爾蒂尼 的傳授後,球風走向講究防守與快速反擊,原 屬義大利特有的「十字」防守(4名防守球員 把持球者鎖在4點正中央後把球抄走),巴拉 圭隊耍弄起來居然自然且像樣。2006年,人口 才6百萬的巴拉圭捲土重來,球員這一次踢起 球來,更猛、更全面。

 2003年4月熱愛巴拉圭超過自己祖國烏拉圭 的魯伊茲,臨危受命接任巴拉圭總教練。作為 馬爾蒂尼的信徒,他的彬彬有禮和威嚴的氣質 ,使巴拉圭整個國家為之折服。

 人們習慣稱魯伊茲為「馬諾」(Mano),而不 稱其姓或名。「馬諾」認為巴拉圭擁有德甲拜 仁慕尼黑踢球的主力前鋒聖克魯斯,和卡多佐 與阿艾多等年輕球員將,本屆世界盃將大放光 彩。因為所有年輕選手都繼承了來自巴拉圭土 著印第安人瓜拉尼人的那種驍勇善戰、不屈不 撓的精神,並且「有望」在16強更上層樓。



Reference:

(中時電子報) 2006-05-15 07:25:11

沒有留言: